李希霍芬最早提出“絲綢之關鍵字路”的說法
  爾冬強自駕一萬燒烤八千公里重走絲綢之路
  在舊書店中找到1912年柏林出版的《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研支票貼現究的成果》
  東方網記者周晏珵12月10日報道:德國情趣用品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最早以“絲綢之路”來形容中國西部往歐洲的貿易路線,這個名稱一直廣為使用至今。藝術家爾冬強以56天的行程重行“絲綢之路”進行考察,並最終文獻展的方式向這位將中國介紹給西方的地理學家致敬。12月11日至明年1月底,由上海歷史學會主辦的“向李希霍芬致敬——爾冬強絲綢之路萬里奔馳計劃文獻展”將在上海徐匯區爾冬強藝術中心與觀眾見面。
  斐迪南-弗賴赫爾-馮-李希霍芬(Fer支票貼現din Freiherr VonRichthofen,1833-1905),1856年畢業於柏林大學,從1868-1872四年間,他以上海為大本營,前後七次對中國進行地理、地質的考察,其發表在《北華捷報》上的文章結集出版,名為《李希霍芬男爵書信集》,書信集中大量的經濟情報,對雲集在上海的西方冒險家充滿著誘惑。此後,李希霍芬又用在華4年考察的全部資料,完成了鴻篇巨著《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並於1877年出版。他所創造的“絲綢之路”一詞正是首次出現在該書第一卷中。
  為了向這位近代絲綢之路研究的重要先行者致敬,今年夏天爾冬強和夫人李琳自駕越野車從上海出發,穿越漫長的絲綢之路,歷時56天行程一萬八千公里最終抵達德國漢堡。此次歐亞間的穿越,爾冬強不僅走訪拍攝了沿途十多個國家的歷史人文、自然風貌,更重要的是在中亞和歐洲的一些舊書店找到了一批珍貴的絲綢之路研究文本和文獻,其中就有《李希霍芬男爵書信集》和《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研究的成果》,這批珍貴的文本也將在這次展覽上亮相。爾冬強的絲綢之路視覺文獻計劃啟動於2000年,他多年來創導的視覺文獻和口述歷史概念在這次展覽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原標題:爾冬強自駕萬里向李希霍芬致敬 後者曾命名“絲綢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s97ysoh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